会员动态
青岛海湾集团构建智能化管理打造安全核心竞争力
2015-09-28
在国内经济的重要转型期,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把安全打造为核心竞争力。在经济新常态下,守住安全“红线”,已成为化工企业生存发展最为关键的一道槛。
化工产业是青岛重点发展的十大工业千亿级产业链之一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青岛海湾集团作为该市最大的化工企业集团,目前正抓住搬迁发展的重大机遇,全面实施装备、技术全面升级,率先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到设计、生产、管理等各个环节,全力打造智能化工园区,安全管控水平迈进世界先进企业行列。“国家正在实施的《中国制造2025》提出,要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,对石化化工等传统制造业进行绿色改造。我们现在全力推动的,就是使化工装备获得智能化飞跃,加速迈入安全、低碳、循环的健康发展轨道。”海湾集团一位负责人表示。
不吝投入,技术装备国际最优
技术与装备安全,是实现“本质安全”的源头与基础。美国安全理事会的一项调查表明,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每1美元的投资,平均可减少8.5美元的事故成本。海湾集团在实施搬迁发展的过程中,不吝投入大量资金,从众多的世界知名品牌中优中选优,引进全球最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装备,在防爆减压、防腐保温、可燃和有毒气体探测等方面均投入大量资金,其中,预防事故设施投入占安全设施总投入的近70%。
此轮搬迁,海湾集团一期工程的总投资为150亿元,这其中就包括大量智能化领域的投入,仅过程控制电子仪表一项的投入就高达10余亿元。“我们这次搬迁确定的原则是,所有的工艺与装备要确保在国际上20年不落后。只要能确保企业的本质安全,即便是投入得多一些,也是非常值得的!”海湾集团董事长李明说。
在海湾集团新河北部产业园区,双桃精化项目与世界各国20多家企业先后开展技术交流140余次,主要设备全部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。在海湾集团董家口南部产业园区,海晶化工的30万吨/年离子膜法烧碱和40万吨/年乙烯法聚氯乙烯项目,分别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日本氯工程“零极距”离子膜生产技术、英国英力士乙烯氧氯化法技术、德国TGE低温储罐技术。无论是英力士,TGE、还是氯工程,多年以来一直被视为全球行业的标杆,在技术工艺上最为成熟、最为安全可靠。
李明所说的“值得”,是建立在一本清晰的经济账基础上的。例如,海晶化工一期搬迁项目总投入约38亿元,高投入带来的是显著的安全与环保效益,项目达产后,综合能耗指标比搬迁前下降16.5%。双桃精化项目的主要装置闪蒸干燥机和喷雾干燥机,均选用全球干燥领域第一企业的产品,全部投入运行后,年可降低成本近亿元。“对未来的化工企业来说,安全环保就是竞争力!”双桃精化董事长张英民这样告诉记者。
开启智能模式,风险可视可控
随着大型石化装置的发展,产品多样化、控制工程日趋复杂,摆脱对人的依赖,减少人工操作,对企业生产运行安全实施智能化管控,将危害与风险变得可视、可控,已迫在眉睫。正是因为看到了智能化安全管控对企业的重大作用,海湾集团在搬迁过程中,在前期做好HAZOP分析、三查四定、全面推行DCS分散控制系统的基础上,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引进了化工安全仪表系统(SIS),实现了向“本质安全”的大步迈进。SIS系统独特的智能化功能,被业界誉为化工企业最安全可靠的一道防线。
海湾集团一位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,SIS系统包括安全联锁系统,紧急停车系统,有毒有害、可燃气体及火灾检测保护系统。在正常情况下,SIS的紧急停车系统处于静态,不需要人为干预。它实时在线监测装置的安全性,一旦生产装置出现紧急情况,可直接发出保护联锁信号,瞬间准确动作,对现场设备进行安全保护,使生产过程安全停止运行或自动导入预定的安全状态。如此一来,便构成了一种安全循环状态,将潜在风险与危害化解为零。
为了让危害与风险可视、可控,海湾集团还在“一南一北”新厂区的各个节点都设置了视频监控系统,监控器选用防尘、防水、防腐设备,在爆炸性危险环境内选择相应等级的防爆监控设备。将监控系统主机设置在中控楼内,24小时安排专人值班。同时将监控画面引入中控楼内大屏幕系统,对生产实时数据和视频监控图像进行实时的演示、监控和智能化管理,对生产现场、生产装置工艺数据和生产调度情况实现直观显示。
在海晶化工即将完工的新厂区,记者见到了世界上最为先进、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一体化、智能化生产指挥调度平台。该平台采用先进的DCS控制技术,各控制系统对温度、压力、流量、液位等主要参数进行显示、记录、累计、报警,使企业的生产装备全部实现DCS控制,从结构上将数据采集功能和控制功能分布在各个不同的模块上,有效分散了各种由于意外发生造成的对系统的伤害,实现生产装置实时监控,将危害在第一时间内化解。